勒威林、格罗斯、达门、安东、内布尔,看到这几个名字,你能知道他们是谁吗?如果你不是德甲的忠实球迷,平时也很少看德甲联赛,这些名字你是认不得的。
估计还以为我在说别的人物,是不是德国科学家或者其它著名学者。
然而现实中,这一批队员会是德国队0:2输给斯洛伐克的替补选手,他们是坐在替补席待命,随时等待上场比赛。
主力里面,德国队现在也有很多人不太熟悉,沃尔特马德、斯蒂勒、米特尔施塔特,也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们。
有件事特别好玩,某一次我和朋友聊天,说斯蒂勒多么多么好,我很喜欢他,要是能去豪门踢球,继续磨练,以后有可能会踢出名堂。
然后我朋友一脸懵逼,满脸问号,说:“斯蒂勒是谁?你在说的是哪个球星,我怎么没听过?”
听到他的回复,我有点惊讶,不一会儿是哈哈大笑。那一刻我的笑容,不知道是心酸还是无奈,也是五味杂陈。
要想当年,巴拉克、拉姆、施魏因斯泰格、克洛泽、波多尔斯基等名字如雷贯耳,球队里星味十足,怎么现在德国队有很多球员大家都不认识了,熟悉的球员寥寥无几?
我想除了维尔茨、格雷茨卡、基米希、穆西亚拉等人还能熟悉,看到脸能够知道他们是谁,大多数球员已经远离了世界中心舞台,已难以在球迷心中留下任何印象。
这就是现在德国队的现状,从一支昔日的老牌劲旅,演变成世界杯上都会输给比自己弱的对手,小组赛都没办法出线,跟意大利队一样陷入低迷。
关于德国足球的问题,之前我也谈了不少,从青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谈了不少内容。有培养体系的问题,过于注重技术流而忽视有特点的球员培养,造成球员同质化严重。
这个现象在比埃尔霍夫担任青训主管的时候已经窥探端倪,后期发现过于恼火,才慢慢改变过来,现在开始有了一些好的高中锋等选手出现,对之前的问题进行修正。
还有技战术打法的困扰,之前过于学习技术流,忽视了自身传统的技术深造,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特色。
原先德国队会打得非常朴实,简单,具有效率;现在会变得华丽,看似很好看,但总是无法赢下比赛,有点华而不实。
这些原因都是影响德国足球的原因。
然而还有一点,我也要重点提一下,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导致德国足球出现下坡路,就是联赛的强度和球员素质已无法跟上别的国家,使得德国球星的质量也在每况愈下。
这个问题可以从哈弗茨、维尔茨身上能够体现出来。
这些球星好不好呢?也很好,也是优秀球星。不过他们在英超这块赛场上,还远没有说能够证明自己具备“超级别”的能力,具有世界级球星的风范。
平心而论,目前他们只能算是一流球星,具有潜力,但是距离巴拉克、卡恩等前辈,还有较大差距。
随着英超的逐渐强势,目前球迷也发现了一个现象,就是联赛之间的水平、球员的质量也有了变化。
在英超踢出名堂的,经过检验的球员,通常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;然而从意甲、德甲、法甲、葡超等地方的球员来英超踢球,就会吃很多“闭门羹”。
水平能力会大打折扣。
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?就是刚才我所讲的联赛竞争性的问题。球员能力的培养,其实它也需要适宜的环境,得在高水平的舞台上去锻炼。
要是长时间没提升强度,球员有可能水平就“停滞”了。在德甲踢得好,一旦去了英超,上升一个档次,对比之后就会发现差距。
难怪现在有很多球迷说,要买精品必出英超。豪门买球员,就买英超中证明自己的球星就行了,没证明过的就不要买。
这句话虽然会有点绝对化,但是仔细想来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其它联赛水平不够,能打出数据未必能显得球员厉害;但要是能在竞争激烈的英超踢出名堂,这样的球员不说能力,其适应性就能比其他球员强,有巨大的潜力可挖。
对德国球员来讲,他们是得多去闯荡,去英超等竞争激烈的赛场上去体验。
联赛体制方面,德甲50+1的政策也得有所调整。目前德甲的颓势,或多或少也跟球队放不开,无法吸引更好的球员来这里发展导致。
这些年德甲球星大量流失,都跑去英超了,竞争力也在逐步下降。
如何让联赛变得更有竞争性,愿意让更好的球星留在这里,集体提高德甲的竞技水平,这是德国足协需要考虑的事情。
所以维尔茨、哈弗茨他们能在英超锻炼挺好的。有挫折不要紧,多适应高强度,能站稳脚跟,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国家队。
也希望以后看到更多的德国球员能去英超等地闯荡,球员对抗提升了,能力加强,那么国家队实力才能够有所突破。